科技創新的驅動力和方法論——永利開展校外專家學術講座
為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培養學生創新素養,2024年12月10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在知遠樓201學術報告廳舉辦校外專家學術講座,來自華中農業大學的周銳教授主講,生化學院近400名師生代表參加,副校長魏順主持。
周銳教授畢業于德國慕尼黑大學,獸醫學博士,現為華中農業大學二級崗教授、博士生導師,科技部動物疾病防控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回盛生物首席科學家、回盛研究院院長,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湖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英合作項目等20餘項,在國内外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100餘篇。
講座中,周銳教授先從中外名家對大學的定義引出本次講座的主題:科技創新的驅動力和方法論。
随後,周教授闡述了科學和技術二者的區别,并通過古今中外科學與技術進步的實例,論述了科學和技術二者的創新是相互促進、協同進化的觀點。
接着,周教授通過經典遺傳學到系統生物學的科學發展過程以及基因工程到神經網絡的技術進步過程,詳細解釋了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兩種驅動力的具體表現形式。
然後,周教授講授了科學技術方法論、科學方法的機制,技術(工程)方法的機制三個方面的内容,并指出當前的科技創新方法正由問題驅動向數據驅動進化。
最後,周教授結合自身從事的豬胸膜肺炎放線杆菌相關研究,分享了疾病的發現、科學和技術問題的解決、科學和技術成果、研究從哪兒開始、技術與産品的集成和推廣應用、研究如何升級、遇到挫折的應對、新時期如何發現新問題等8個方面的具體内容。
在報告的尾聲,周教授勉勵大家要始終保有“創新、創造、創業”的“三創”精神,在民族複興之路,圓夢之路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提問環節,周教授在回答同學們的提問中時指出:要認識到本科階段通識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對不同學科“範式”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科研素養;要在激發自身學習興趣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可塑性”,繼而做好抓住機遇的準備。